生活中常常能见到这样的老年朋友:X十岁了依然耳聪目明。然而不可否认的是,老年人听力下降是一种普遍现象。多项研究表明,一半以上的老年人伴有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。随着年龄的增长,听觉系统的功能逐渐退化,听力受到影响是一个正常的生理现象。而且老年性聋首先发生在高频区域,如果老年人的中低频听力还在正常范围,则本人和家属很难在日常生活中察觉出听力问题,也可以表现为“老人耳聪”;相反,如果刚刚60多岁,就认为自己老了,听不见是“应该”的,那就大错特错了!因此,“将年龄增加与听力损失做必然链接”有点过于武断。
实际上在很多老年人中间,多伴随耳部疾病和全身慢性疾病,因此年龄因素和其他影响听力的因素常常相互交织,共同影响听力。所以,老年人并非会有听力下降,即便有年龄因素,其听不见的情况往往也是可以干预的。通过控制基础病用药,使用人工听觉装置,调整生活方式,积极就医定期随访等一系列措施。可以将“听不见”变成“听得见”;将“听不清”变成“听得清”。我们的目的是要延缓听力下降趋势,改善听觉言语交流能力,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