低频听力损失,从字面意思就可看出听力损失主要集中于低频,在听力图上从低频到高频逐渐上升,呈现“爬坡”的曲线形状,也叫上升型听力损失。说到它的听力损失类型,常见于有外耳或中耳病变的传导性听力损失。当然,如果是传导性听力损失,那无疑是比较简单的,而我们这次要说的是低频下降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。 这在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中一般是较少见的,但不管是对于弱听人士还是验配师来说,一旦碰上却是比较棘手的。
男性的声音一般比较低沉,以低频为主,而女性或儿童的声音则较尖、细,以高频为主,低频听力损失正好是低频部分损伤,听低频(男声)比听高频(女声)更费劲。
当然,因低频听力下降,低频听力损失者对于日常环境声音的感知也很弱,常常听不到交通噪声、他人讲话声(尤其是噪声环境)。
相较于容易被忽视的高频听力下降,低频听力损失反而更容易因为“听不到”而被人们发现自己听力的问题。
通常,这种类型的听力损失是先天性的。 例如梅尼埃病。早期是低频下降型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,还有以眩晕和耳鸣为主症状表现。不过在后期,随着眩晕的反复发作,听力可继续下降而发展为其他不同曲线形状的听力损失。 再例如听神经病。 虽然听神经病的听力图类型多种多样,但常见的、典型的是低频下降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,且常表现为“听得见而听不懂”。 此外,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、竞争压力的增大等,近年来,后天获得性的低频听力损失也逐渐增加,这说的就是当下年轻人经常熬夜、长期多度劳作等引起的一种突发性耳聋。 这种突发性的低频听力损失初期大多会有耳朵闷胀感,耳鸣,听自己说话回声大等表现。
对于突发的低频听力损失,它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突发性聋,治疗原则与突发性聋基本一致,关键是抢占时间,积极治疗!
要知道,在突发性聋中,低频听力损失的预后效果可以说是佳的,甚至可以恢复至正常听力。
当然,预后要想低频听力损失不反复,放松心态、起居有常、食饮有节很重要!
对于稳定的低频听力损失,建议通过助听器来合理放大声音,补偿低频下降带来的听力问题。
但是,低频听力损失可不像听力图上那条“爬坡”的曲线那么简单,助听器调试的时候,往往多补偿低频反而没有用,甚至听得更不清楚。
而低频听力损失调试的精髓是,根据听力图曲线反其道为之,适当增高频,降低频,并根据不同弱听人士的需求使用提高信噪比的助听技术。
当然,对于一些特殊的低频听力损失,如听神经病,助听器有一定听力改善效果,但言语识别方面的障碍难解决,且可能有些人改善效果不错,但有些人的却很差。
虽在有些研究报道中听神经病的人工耳蜗植入效果显著,但因听神经病的定位诊断尚不明确,人工耳蜗的预期效果也存在很大不确定性。
上海市,静安区,中山北路198号1405室(申航大厦)
021-36212989